首页 资讯 正文

丽水“生态密码”打开农民增收N种可能

体育正文 272 0

丽水“生态密码”打开农民增收N种可能

丽水“生态密码”打开农民增收N种可能

潮新闻 共享(gòngxiǎng)联盟(liánméng)·丽水 叶江 通讯员 张靓 见习编辑 吴柯沁 去年收购菌棒1500万棒,支付农户费用30多万元,直接带动周边300多户(duōhù)农民增收。”这(zhè)两天,在龙泉市八都(dōu)镇署网村(wǎngcūn),江长冲每天(měitiān)都会在生产车间里认真检查新运来的菌棒情况。返乡创业仅两年,他已经建成龙泉市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废弃菌棒资源化利用家庭农场,服务辐射八都镇署网、龙竹、青山等村。 龙泉(lóngquán)食用菌全产业链是全省县域10亿元以上“土特产”全产业链之一,食用菌产业产值约占该市农业(nóngyè)总产值的三分之一,废菌棒资源丰富,“回收菌棒”则是拓宽农民增收(zēngshōu)路径(lùjìng)的“冰山一角”。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(gòngtóngfùyù)示范区的征程中,丽水立足生态优势,积极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农民增收机制,推动全市(quánshì)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。2024年,丽水农村居民人均(rénjūn)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,实现全省“16连冠”。 “16连冠”如何实现?立足生态优势、创新体制(tǐzhì)机制、激活要素资源的(de)系统性改革实践,是最根本(gēnběn)动力。丽水以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,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。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典范,青田“稻鱼共生(gòngshēng)系统”通过标准化种养、品牌化运营,建成稻鱼米“五统一”示范基地7000亩,农民亩均(jūn)增收近2000元(yuán),助农增收5000余万元;缙云创新“茭鸭共生”立体(lìtǐ)种养模式,亩产值(chǎnzhí)逾3万元,全产业链产值达19亿元,惠及5万农户。 在生态产业化路径上,丽水构建(gòujiàn)了“农遗+”“林下经济+”等多元模式。庆元林—菇共育系统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(yìyuán),4万名从业者人均收益超3万元(wànyuán);景宁(jǐngníng)发展苔藓种植1250亩,创新“水稻+苔藓”“废弃矿洞+苔藓”模式,为留守(liúshǒu)农民开辟年增收万元的新赛道。 聚焦产业全链升级,丽水以(yǐ)品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,开辟品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(sàidào),为农民持续增收(zēngshōu)提供硬核支撑。松阳茶产业构建“种植(zhòngzhí)—加工—文旅(wénlǚ)—碳汇”全链体系,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45亿元,10万名茶农人均增收超2.7万元;遂昌打造长粽全产业链,通过电商直播、冷链(lěngliàn)物流和SC认证,2024年订单量突破600万根,带动3800名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。目前,丽水全市(quánshì)建成“丽水山播”共富(gòngfù)工坊131家,带动从业人员5000余人,网络零售额超16亿元,茶叶、竹制品等“山货”借直播间(zhíbōjiān)走向全国。 “20年前,村里人守着几分田地过日子,年轻人往外跑,老房子空得能听见回音。”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 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武看着游人如织的(de)村子说(shuō),“在(zài)强村公司的推动下,共富(gòngfù)工坊、购买服务、自主(zìzhǔ)开发等方式带动片区内各村抱团发展、增收致富,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。” 2024年,碧湖镇依托区、镇强村(qiángcūn)公司打造画乡风情苑商铺、临水居野(jūyě)奢(shē)营地等跨村合作项目,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635.64万元,同比增速达59.5%。 在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(de)(de)丽水,村庄规模小且分散,资源也相对较少,单纯依靠各村(gècūn)的“单打独斗”,难以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。为(wèi)改变这一现状(xiànzhuàng),丽水创新探索组建“强村公司”,统一整合(zhěnghé)、包装和经营各村土地、山林、房产等资源资金,实现了资源向资产的转化、资金向股金的转变及村民向股东的身份变化。目前,丽水已实现9县(市、区)和173个乡镇(街道)的“强村公司”全覆盖。2024年,全市“强村公司”总资产近80亿元,实现利润(lìrùn)5.96亿元。 流动供销破解山区梗阻。丽水在全国首创(shǒuchuàng)流动供销致富车服务(fúwù)模式(móshì),203辆“浙丽供”“浙丽销”服务车覆盖90%边远山村,998万公里服务里程构建起“收购—加工—销售”闭环,服务对象达(dá)252.8万人次,户均增收2.8万元。 此外,丽水推进城乡融合共进,以“大(dà)搬快聚”推动15万名山区群众向城镇(chéngzhèn)集聚,通过“家门口就业”实现增收转型。 云和(hé)“小县(xiǎoxiàn)大城”模式让1万余名搬迁群众在县城从事木玩加工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2789元(yuán)增长到了2024年的29743元;松阳流转全县所有乡镇(街道)中的600多幢老屋(lǎowū),通过修缮带动118个乡村植入了民宿(mínsù)、农家乐、生态农业、文化产业、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型业态,其中,发展民宿456家,年营业收入超1.5亿元(yìyuán)。 从“绿水青山”到“金山银山”,从“生态佳”到“生态+”,丽水的发展(fāzhǎn)脉络清晰可见。这座(zhèzuò)浙西南山城紧扣“给农民创富多些选择”的命题,创新多种模式,立体化布局(bùjú)增收网络(wǎngluò),探索生态富民的新路径。
丽水“生态密码”打开农民增收N种可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